近日,天下援藏任务集会以及天下文物局长集会在拉萨召开,西藏文物若何更好护卫行使成为核心问题。据统计,西藏现有不行挪动文物4277处,此中天下重点文物护卫单元55处。留存在布达拉宫、大昭寺、哲蚌寺等宫殿、寺庙中的唐卡、壁画、古籍等,是西藏文物护卫的首要资本。若何让这些文物古籍获得护卫并“活”起来?西藏引入进步前辈仪器等科技的力气,让文物从头焕产生命力。
摸清家底加大投入
在布达拉宫一间任务室内,任务职员陈尼玛将一件名为“石青色锻绣孜巴扎纹甲胄”开展,丈量出它的长、宽度,叠放参差后再称重,一旁的共事不竭地将数据记实在电脑上。“这是一套清朝西藏处所当局一等第文官所穿的战袍。”陈尼玛说。
“3个月来,已统计出唐卡2000余幅,并按照年月、完残水平、品相举行了定级。”布达拉宫经管处副处长贡嘎扎西说,这些文物古籍不只有纸质的具体质料,还会有完备的影像档案。今朝,布达拉宫已整顿出10万件文物古籍,此中有6万件古籍善本,4万件佛像、唐卡、法器等。
据哲蚌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阿旺群增先容,哲蚌寺寺藏文物以唐卡、经籍、磁器、佛像等为主,现藏各种文物8000多件。别的,国度投资7000多万元,对该寺的修筑以及壁画举行了护卫培修。
自“九五”时期投入3.8亿元用以培修布达拉宫、大昭寺以及罗布林卡以来,20年间中央在西藏文物护卫投入近30亿元,展开急救性培修护卫工程300多项。“十二五”时代,国度摆设资金10.09亿元,对46处首要史迹以及大众文明举措措施动工设置装备摆设。“‘十三五’时期,国度投入西藏文物专项资金还要翻一番,总数不低于20亿元。”文明部党构成员、国度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。
尊敬传统引入科技
西藏在文物护卫上,十分注意文物本体的护卫培修。位于山南扎囊县的桑耶寺兴修于公元8世纪,具备汉、藏、印初期修筑的气概。培修施工现场,300多名农牧民手持底部有圆石墩的木棍,唱起休息的号子,有节拍地打在屋顶上。这就是藏族独有的修筑工艺——“打阿嘎”。
桑耶寺于本年4月动工的第三期培修工程,总投资1100万元,重点对乌孜大殿复原传统工艺。“上世纪80年月,乌孜大殿的三层在修理时用过水泥,这次培修要局部打掉,复原阿嘎土的传统工艺。”山南市文物局局长强巴次仁说。
座落在拉萨西郊半山腰的哲蚌寺内,一条古转经道墙上的壁画已修复终了。“这是哲蚌寺时间最长的一幅壁画,因为年月长远、雨水侵袭,最紧张时墙体拱出30厘米。”哲蚌寺管委会副主任洛桑说,手艺职员将壁画揭取上去,对墙体举行修复后,再将壁画粘贴上。整个壁画遵守“修旧如旧”准则,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壁画原貌。
西藏还注意引入最早进的手艺。2013年7月,故宫博物院与大昭寺单干,决意对大昭寺文物成立一个完备、同一的数据库。“一尊佛像可以用10幅图片到达360度欣赏,把佛像最美的部份展现进去。”故宫博物院藏传释教文物研讨所所长罗文华说。在大屏幕上,一幅古老的壁画可缩小4至10倍,本来在大昭寺墙壁上难窥真容的壁画,色采、线条、人物形态,乃至年月长远的文字都清晰可见。经由过程高真个数据收集,对需求修复的壁画的缝隙长度、面积及变革都能患上出。“这是今朝海内最高尺度的数据收集,也是首次对大昭寺文物举行古代意思上的整顿。”罗文华说。
作为唐卡的故里,西藏唐卡的保有量居天下之首。在“国度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——西藏联结任务站”唐卡任务室内,任务职员经由过程进步前辈的激光拉曼、X光衍射仪及三维视频显微镜等,对残损唐卡举行详实记实。今朝,任务站已设立唐卡护卫任务室、仪器室、X光探伤室、前处置室等八个科室,为西藏博物馆科技护卫综合威力提升提供了保障。
|